2020年,曾担任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的高产作家冯唐,总结自己二十年职业管理生涯,写了一本“职场实用干货”书——《冯唐成事心法》。
这本书一上架就特别畅销,“成事”迅速成为网络热词,“成事能力”也成为继专业、靠谱之后,对职场人士最直击要害的评价。
而一提起职场中的女性,习惯性的说辞就是“头发长、见识短、成事难”。
比偏见更悲哀的是,作为女性的我们,对此竟无力反驳。
明明我们的学历、智商、情商都不比男性差,为什么却被戴上了“成事难”的帽子呢?
我们究竟有哪些短板,又如何克服这些短板把事做成呢?
别急,秘籍就是学会下面三招。
第一招:避开“花瓶”的坑,精进自己的能力,努力成事
在男性主导的职场,女性往往被视作点缀、陪衬,动不动就被冠以“花瓶”的称号。
于是乎,职场女性逐渐把自己分化成了两种类型:
一种为了走捷径,顺势当起了“花瓶”,充分发挥性别的优势为自己暂时谋得一席之地;
另一种呢,则誓死与“花瓶”划清界限,以“女汉子”自居,性格强势,作风彪悍,把自己等同于“男人”而获得男性群体的认同。
其实,女性在职场中要想成事,当“花瓶”固然不可取,但做“女汉子”更不值得效仿。
在职场要想一直立于不败之地,小白都知道,凭的不是性别,也不是颜值,而是过硬抗打的实力。
比如从“花瓶”逆袭为“影后”的张曼玉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张曼玉,从影二十年,演技堪称教科书级别,拿奖拿到手软。
她获得过五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、四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、华语影坛首位柏林影后,亚洲影坛首位戛纳影后等殊荣,担任过柏林、威尼斯、戛纳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。
《纽约时报》将她评入年度影坛22位伟大的表演者,著名导演昆汀·塔伦蒂诺评价她是“当今世界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”。
如此实力担当的张曼玉,谁曾想当年竟是演技平平的“花瓶”。
她身材高挑、颜值出众,在香港选美比赛中脱颖而出,由此踏进娱乐圈。
刚出道的张曼玉因为非科班出身,表演功底为零,她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是“傻白甜”,由此招来众多批评和质疑,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就是:
“美则美矣,毫无灵魂,就像一只在屏幕上走来走去的花瓶。”
自此,“花瓶”一词成为了张曼玉的代名词。
面对质疑,张曼玉倍感委屈,但她没有出声辩解,也没有随波逐流,而是潜心拍戏,努力地拍,拼命地拍,在一个个角色中磨炼自己的演技。
与成龙合作拍摄《警察故事2》时,她最早一个到,最晚一个走,为了配合成龙的搏命式表演,坚持不用替身,结果被钢条砸得头破血流住院缝针。
拍摄由亦舒小说改编的电影《玫瑰的故事》,她剪短了头发,磨掉了标志性的兔牙,减掉了婴儿肥,将自己的“娇憨”形象摇身一变成为了“知性”的“玫瑰”。
拍《阮玲玉》时,她冬天穿着单衣在雪地里冻得全身通红,一点细节没做好就重拍一遍二遍甚至十遍;为了还原默片时代的影像,她把眉毛全部剃掉,妆也化得惨白……
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
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的张曼玉,用自己的努力炼就了一身扎实全面的表演功底。
在《甜蜜蜜》中,她情感丰沛的演绎被奉为演技范本;
在《花样年华》中,她将内心的起伏与内敛的表演结合得天衣无缝;
在《清洁》中,她又跳脱出东方内敛气质充分展示了西方外放特色。
张曼玉,就这样扔掉了“花瓶”的帽子,用实力征服了同行和观众。
她塑造的一个个带有自身独特韵味的荧幕形象,如风情万种的金镶玉、让人怜惜的阮玲玉、灵动妖娆的小青、八面玲珑的李翘,都成了无法超越的经典。
一个人的能力,就像一艘轮船的发动机,它决定了我们的内动力和爬坡能力。
职场如战场,职场上的女性朋友们,要想成事就一定要明白:
颜值最多是一时借用的通行证,如果我们把它当成免死金牌,不求上进,不努力精进自己,那么一事无成就将成为我们埋葬自己的墓志铭。
第二招:避开“作女”的坑,养成理性和克制,优雅成事
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女性,因为父母的溺爱和对家庭的依赖,思想不成熟、精神和经济均不独立。
明明没有“公主命”,却偏偏得了“公主病”,以为自己是宇宙中心,动不动就要人哄着、宠着、惯着,干啥啥不成,作起来第一名。
每一个职场“作女”的内心,都装满了不自信和不自控。
一遇到不顺心的事,就各种吐槽,怼天怼地怼空气;一看到别人比自己出色,就各种羡慕嫉妒恨。
“no zuo no die”,这些无处安放的情绪成天在内心翻滚,干扰她、折磨她、消耗她,让她患得患失、焦躁难安、心态崩塌、负能量爆棚。
这样的她,只有坏事的份,哪还能成什么事。
民国名媛陆小曼,家世显赫、满腹才华,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。
天生好命的她,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,擅长的不止诗文,还有戏剧和书画,同时精通法文和英文,成年后又嫁了一位前途无量、文武双全的丈夫。
如果她不作不闹,以她的才华,完全可能成为杨绛先生第二。
但她自私、任性、不安分。
为了在风头上胜过林徽因,她抛夫弃子和徐志摩再婚,再婚后却不懂珍惜,挥霍无度、恣意妄为,终致徐志摩负气离家丢掉性命。
而自己也落得众叛亲离、晚景凄凉的结局。
再看“作女”陆小曼对标的林徽因呢,同样出身名门、学贯中西,有着绝世的美貌和旷世的才华。
但她聪明而自知、多情而自持,理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生伴侣,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美好的事情上。
林徽因一生笔耕不辍,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、散文、小说和戏剧作品。
同时执着于自己最热爱的建筑事业,足迹踏遍欧美和中国,最终成为了一代才女和女建筑学家,被誉为女人的终极目标和男人的终极梦想。
感性的女性像花,可爱有魅力;理性的女性像树,智慧有力量。
职场上的女性,适度的感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人沟通。
但如果任由自己的情绪和喜好去做事,往往会失了分寸,偏离成事的目标越来越远。
战神拿破仑说:
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,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。
我们的理性和克制,如同轮船的船尾舵,只有用娴熟的技术去操控它,我们才能不偏离航向到达既定目的地,收获属于我们自己那份稳稳的幸福。
第三招:避开“小女人”的坑,做“大女主”,独立成事
职场女性要成事,前面说的精进能力、理性和克制,都是战术层面的招数。
这里说的第三招,告别“小女人”,做“大女主”,则是战略层面的招数,是成事胜负的关键。
不少女性在竞争激烈的职场,没有过硬的实力和强大的内心,就用“小女人”姿态去刷存在感。
她们无主见、没担当,遇到问题就求助,碰到麻烦就哭诉,天天幻想霸道总裁来拯救自己,活脱脱一个我见犹怜的“林妹妹”。
那么,如何告别“小女人”做“大女主”呢?
著名主持人杨澜提出了“Big Girl”理念:
即职场女性要做大女主,经济独立、事业独立、人格独立。
最近这几年,“独立女性”已成为一个热门得近乎泛滥的标签,就连嫁给宠妻狂魔黄教主的Anglebaby,也不再满足于教主夫人的头衔,一直努力呈现自己“独立”的一面来赢取大众的好感。
但我们对独立女性的定义,往往不乏误解和刻板印象。
有人觉得,“独立女性”就是事业有成的女强人。
一头干练短发,一身职业套装,说话铿锵有力,做事雷厉风行,比如把格力做到世界500强的“铁娘子”董明珠。
也有人觉得,“独立女性”就是不靠男人也能过得很好的单身女性。
也正因此,当田朴珺小姐在公众面前反复强调自己是“独立女性”时,遭到了大家的群嘲,称她是“一个不靠王的王的女人”。
其实,一个人是不是“独立女性”,不是用事业多么辉煌成功来衡量。
对于大多数普通职场女性来说,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靠努力工作养活自己,活得有底气、有骨气,就是“独立女性”。
如日本的“收纳整理专家”近藤麻里惠,做的都是寻常家务事,却登上了《时代周刊》。
真正的“独立女性”,也与恋不恋爱结不结婚没多大关系,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,既不委屈求全也不丧失自我,诚实自由地选择生活方式。
她们无论是否单身,都把自己的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,如国际超模“大表姐”刘雯、黄光裕的妻子杜鹃。
今年33岁的刘雯,17岁成为职业模特,21岁成为“维多利亚的秘密”时尚秀上第一个登台的中国女模。
22岁成为雅诗兰黛品牌历史上第一个亚洲代言模特,25岁被《福布斯》杂志列为全球收入最高模特排行榜的第五名,同时也是该榜单史上第一位进榜的亚洲模特。
至今单身的刘雯,活得通透、豁达、高级。
被视为时尚风向标的她,日常穿着只注重简单舒服。
T台上冷艳绝人的她,平时都以微笑示人,性格也是出了名的亲切好相处,所以有了“大表姐”的昵称。
某女性网站做过一次“你最想成为谁”的问卷调查,结果刘雯的得票数高居榜首。
杜鹃,国美创始人黄光裕的妻子,在丈夫入狱前,过着相夫教子、岁月静好的生活。
丈夫入狱后,国美面临江山易手的危机,她强势复出、力挽狂澜,用实力撑起了国美的大半边天。
她和丈夫黄光裕相互成就,就像舒婷在《致橡树》中写的:
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,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。
所以,真正的大女主,可以很普通,可以很温柔,可以全心工作,可以兼顾家庭。
她的独立,是自己有能力赚钱的经济独立,是独自撑起一片天的事业独立,是不为别人而活的人格独立。
总结:
管理是一生的日常,成事是一生的修行。
生活不曾对任何人手软,但遇到同样的事,有的人焦头烂额,有的人却总能绝处逢生。
成功虽然不可复制,但成事人人可学,能否成事,能成多大的事,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。
如果说职场生涯是一次远航旅行,姐妹们,让我们精进能力、保持理性,作一位优雅独立的船长,掌稳船舵,开足马力,乘风破浪一路前行吧。
【版权声明】叽叽歪歪吧提醒您:请在浏览本网站关于《女性创业要如何避坑(职场避坑)》信息时,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。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,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,邮箱:20451 17252#qq。com,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