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故乡。
故乡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轮廓,具体是什么样子的,倘若让我说起我的故乡来,我可以漫无边际地说,不假思索地说,恐怕这一辈子也说不完。可若让我写下来,要把那里的一切,过去的、现在的,经历的,听说的,形成一个个方块字,那就要谨慎些,既需要构思,需要有逻辑性,又要扑实、真挚,还要语句流畅,文字清新。这是对文字最基本的尊重,也是对故乡的敬重。
这样一来,我突然有点窘了。无论我用多美的文字去描绘我的故乡,都觉得意犹未尽。
可此刻倘若让我填写一个我最爱的地方,我却又毫不犹豫,工工整整写上“故乡”这个名字。
我出生在那里,幼年在那里,小学在那里读书,直到需要上初中时我才离开那里。如今,算一算真正与故乡朝夕相处的日子,也才十三年时间。在后来的几十年间,虽时常回去,但多是匆匆的去又匆匆的回。尤其是父母过世后,回得甚少,故乡成了思念的驿站,成了茶余饭后聊天的谈资,成了车窗外的风景,成了春夏秋冬挥之不去的记忆。
我与故乡亲密接触的那十几年的时间,我对那里发生的一切是熟悉的,可触摸的,有痕迹的。再后来的几十年,我所知道的故乡多半是大概的,粗略的,一知半解的,有些还是道听途说的。我知道,爱是不能轻意或随便说出口的,但凡很轻意或很随便说出口的爱,那不是爱,充其量是喜欢或好感罢了。爱是发自内心的,是连着血脉的,不只爱她的表象,更爱她的五脏六腑。
我爱故乡什么呢?爱那里的人、那里的山、那里的水、那里的天空、那里的明月、那里的树、那里的土地、那里的风俗人情,即使那里有些人已经故去,有些房子成了一片墟废,有些树干老了,有些池塘干涸了,我对那里的一切依旧魂牵梦绕。如今,家家盖上了小楼房,用上了燃气,户户几乎有了小汽车,互联网进了门,足不出门,吃的用的也应有尽有,村上早已用上了自来水,耕种收割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。
我所爱的故乡不是那个阶段,那一片刻,不只是一草一木、一枝一节、一石一水,而是整个故乡的来龙去脉,包括我的祖辈,我的亲人,我的童年,我的思想,我所有与故乡有关的印迹。在我的心里,日复日、年复年,故乡就像那块坚硬的太行石,在荒凉而又倔强中承载着生命的延续。
故乡四面环山,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从一个山与山之间穿过,把山里山外相连。有时候我就在想,在那个交通极其不便利、物质匮乏的年代,我的祖辈们过得是怎样的一种生活,我不敢去深想。听父辈们说,用煤都是翻山越岭靠小车推,到县城去需要赶个大早去乘车,天黑才能赶回来,庄稼地里的收成完全靠天,遇到个年景不好时,吃了上顿没有下顿,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,补丁打着补丁,吃水靠一担一担从山下的水库里往家挑。
对于我,应该说是有福的。在我的记忆里,故乡与之相连的家庭已不再那么贫困,白面馒头、大米饭时而也能吃上几顿,换季也能添上件新衣裳,家里虽没什么电器,但每天门头上的小喇叭一到吃饭的点,就准时准点播报着新闻,说评书,村和乡里也隔三差五放场电影,农闲时节村村都要请上戏班子唱唱戏,上县城每天也都有公共汽车,烧煤再也不用翻山越岭用小车推。吃饭的时候,大人小孩都会端着碗走出家门,几家人围在一起谈天说地,有坐着的、站着的,有说的、听的,好生热闹。农忙时节,打场的、晒粮的,推的、拉的,一片丰收的景象。
春天的故乡,杏花、桃花、油菜花、桐树花、槐花,漫山遍野,小山村被花团拥簇,现在再看,再想,故乡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。月圆之夜,那是孩子们的天堂,玩迷藏,抓知了,捉萤火虫,玩得不亦乐乎。秋天山里核桃、苹果、柿子、山楂、梨和其它野果熟了,让人垂涎欲滴。冬天大雪封山,到处白茫茫一片,到了晚上,家家把准备好的木柴烧得旺旺的,围炉夜话,好生惬意。
春节是故乡一年里最热闹的,一进腊月,农田里基本是没什么活了,外出打工的、探亲访友也的陆陆续续从外面回来,镇上、村里安排的各种活动闪亮登场,所有人一门心思都在准备着各式各样的年货,贴对联、放烟火、吃团圆饭、拜年、串亲友,一直到正月底,这个年才算是过去了。
无论我们多么怀念故乡的慢时光,怀念袅袅炊烟,怀念石板路,怀念石磨房,怀念跑几里外去看一场电影,可毕竟贫穷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,它的生命、历史和形象,不过是一个个时代的缩影,是生命基本原素的培树。今天,当故乡以整体的、回忆的方式在心底被重新整理,而此刻拥有幸福的生活,应该感谢遇到这么一个好时代,赶上了好政策。
也许有那么一天,故乡也会成为一片废墟,但那里的山还在,那里的水不会干涸,那里土地孕育的生命会一直延续下去。
【版权声明】叽叽歪歪吧提醒您:请在浏览本网站关于《关于故乡的作文(故乡的作文1500字)》信息时,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。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,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,邮箱:20451 17252#qq。com,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。